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20 > 01 >

物化的“灵性”生产:潮汕民间造像量度与观念

作者:陈丹

摘要:作为"符号"与"物"的信仰物,本身具有多重的意义与质性纹理。中国民间大量信仰实践离不开神像一类的信仰物。以潮汕神像为例,一块木材成为受万人景仰的圣物,抑或被退神火化,重回自然,其社会生命历程不断展开。人们通过工艺与仪式进行物人互动,实现"灵性"的生产或消解。借用佛教"造像量度"的概念来探讨潮汕造像的"民间量度",可以发现工匠、委托者和村民三个群体对神像"灵性"的认知存在差异,造像知识、社会评价等成为影响人们对神像"灵性"认可的重要因素,"集体"观念时刻影响着不同群体的行动和选择——人们共同塑造了神。同时,人与神像的互动是持续、主动、建设性的,通过持续性的供奉来确认个体在村落社会中"有份"。亦即,物一旦进入社会生活,便进入人与物、个体与集体之间"混融"的状态。这便是神像"灵性"被构建出来的过程。 


关键字:灵性;神像;潮汕;物质文化;民间信仰;


上一篇: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人类学对手工艺知识生产的重塑
下一篇:艺术作为行动——盖尔《艺术与能动性》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