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 > 02 >

佛教初入期之“图志”“史志”的美学化捩转

作者: 赵建军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125

摘要:在佛教初入时期,中国艺术有效吸取异域资源,打破了过去相对封闭和单一的历史传承。对于中印文化交接,学界以往从佛教被误读为“黄老方术”进行阐释,忽略佛教初入时“图像”“图志”呈现的审美、艺术表现特征,也忽略了“图志”被进一步“史志”化才巩固为精神信仰交流的历史事实和过程。佛教初入期的“图志”呈现的特殊意义,具有民族文化志的审美、艺术学交遇的逻辑合理性。而“图志”向“史志”的本质转换,则在艺术图像、图式中增加了历史轶事和学术、文化叙述成分,使原来偏于审美观感的形态转为美学、艺术学的反思形态,实现了根本上超越原有文化局限,进而推动佛教深入到中国文化巨变的中心。其结果:佛教思想和美学智慧通过佛教翻译形态得到有效地转存。那些最初想象性的、猜测性的审美和美学因素,逐渐借助佛经翻译形态获得价值表达,佛教从此基于深层文化精神、观念展开其传播,佛教的美学智慧对中国人的精神观念和价值结构产生了深切有效的影响。


关键字: 佛教 图志 史志 民族文化志 艺术学


上一篇:从文字到图像:艺术体系中石雕观念的近代转向
下一篇:从主体缺位到主体对话-一次实验性跨媒介展演引发的思考